二维码
热门关键词:

树木评估、苗木评估、果树评估、苗圃评估、林木评估、花木评估、盆景评估、树木价格评估、拆迁补偿评估

 
企业新闻/news center
您的位置:首页 > 企业新闻
让青山持续焕发生机——国家林草局部署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工作
更新时间:2023-11-27 点击:81

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、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,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,为修复国土生态、实现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决策。自1999年试点以来,我国先后在25个省(区、市)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两轮退耕还林还草,累计实施退耕地还林还草和配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5亿多亩,为全球增绿的贡献率超过4%。截至目前,中央累计投入5815亿元,惠及4100万农户、1.58亿农民,为维护我国生态安全、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、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,成为享誉全球的成功典范。

图片1.png 

  绿染神州,守生态安全底线

  经过20多年不懈努力,退耕还林还草完成同期全国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40%,成林面积超过同期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的三分之一。工程区内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,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4个多百分点。据监测,退耕还林还草每年涵养水源440.05亿立方米、固土7.09亿吨、滞尘5.40亿吨、固沙8.37亿吨、固碳0.56亿吨,年生态效益总价值量达1.42万亿元,涵养的水源相当于三峡水库的最大蓄水量,减少的土壤氮、磷、钾和有机质流失量相当于我国年化肥施用量的四成多,真正从源头上防治土地退化、减轻自然灾害、实现固碳增汇、有效应对气候变化,从而从根本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。

  “退”下一方薄田,“还”出一片青山,一“退”一“还”间,寻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2022年10月,为顺应我国粮食供需变局,统筹耕地保护和生态安全,经国务院同意,自然资源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,明确暂缓安排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,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,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,延长第二轮退耕还林还草补助期限,将工作重心转到巩固已有建设成果上来。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重申“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”,指明了“过渡期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方向和重点。

  质效双优,让青山成就“多金”

  退耕还林还草不是一项单纯意义上的生态修复工程,还是一个兼具社会经济属性的民生工程。

  巩固成果,即保住已完成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成果,使修复的林草植被得以长期稳定保存,不出现大面积的毁林(草)复垦。提质增效,即通过林草科学经营,提升质量和生产力,提供量多质优的生态产品,持续稳定发挥应有的综合效益。过去,退耕还林还草是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重要支撑,是绿水青山的外延扩张;现在,巩固成果提质增效,是实现林草生态系统质的提升,是森林资源和林地生产力的内涵增长,是退耕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。总之,巩固成果是前提,提质增效是目的,也是巩固成果的内生动力,两者相辅相成,只有实现了提质增效,成果巩固才真正有了稳定保障,才可持续。

  当前,第一轮退耕还林多数已郁闭成林且密度较大,但普遍缺乏科学经营,综合产出功能低下;第二轮退耕还林绝大部分处于中幼龄阶段,生态系统尚不稳定,森林质量亟待提升,后续产业发展乏力,必须采取措施提质增效。

  2023年11月16日,为全面部署这项工作,国家林草局印发《关于做好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工作的通知》,强调要依托两轮退耕还林还草形成的林草资源,以全面提升质量效益为重点,大力推进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。国家林草局提出了“两步走”战略目标,到2025年,重点完成急需且有条件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任务,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,增强林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;到2030年,全面完成两轮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,构建结构完善、功能完备的林草生态系统,为建设生态文明、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。

对症开方,多路径提质增效

  《通知》强调,以问题为导向,坚持生态优先、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植补造补播、森林抚育、灌木平茬、低质低效林改造、品种改良和退化人工草地更新复壮等提质增效措施,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,推动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建设,发展壮大退耕还林还草后续产业,促进成果巩固。

  《通知》明确了提质增效的具体路径。对低于保存标准的退耕地块实施补植补造补播,适时开展抚育管护,确保成林成草;对密度过大、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林分,根据林分发育、林木竞争等自然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,适时适度伐除部分林木,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,优化林分结构,促进保留木生长;对处于衰败期或林木生长不良甚至成片死亡的灌木林进行平茬抚育、更新复壮,促进新枝萌生、灌丛增大,提高灌木林地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,实现可持续经营;对受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,导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、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林分平均水平,不符合培育目标的低效退耕还林地块,采取改变林分结构、调整或更替树种等修复措施,提高林分质量、稳定性和效益水平;对因树种或种源选择不当,未能做到适地适树,经济价值及生态功能低下,没有培育前途的退耕还经济林,选择林木良种,采取高接换冠、树种品种更替等措施,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;对严重退化甚至部分枯死的退耕还草地块,采取断根、疏松透气、重新播种、加强日常养护等措施进行复壮更新,提高草原盖度和生长量。

  精准发力,全方位“输血”“通脉”

  在强化政策支持方面,《通知》要求,省级林草主管部门要指导有关市县把符合条件的退耕地块纳入“三北”或“双重”项目实施范围。符合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定的退耕地块,可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。用好退化林修复、森林抚育等中央现行政策。与乡村振兴、大规模国土绿化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、森林可持续经营等实现有效衔接,统筹推进,依托退耕还林还草成果,发展特色林果、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,培育森林康养、生态旅游等新型产业。鼓励多种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提质增效,引导退耕主体通过租赁、入股、托管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,盘活退耕还林还草资源,探索建立集体林场和乡村林场,力争形成财政支持、金融扶持和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。通过这套组合拳,打通“任督二脉”,消除瓶颈制约,有效支撑提质增效工作顺利开展。

  《通知》进一步明确了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责任主体,要求各地落实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和“四到省”要求,加强组织领导,细化责任分工,强化协同配合,以林长制督查考核为抓手,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责任。要求省级林草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市县,在全面调查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情况、提质增效需求、退耕农户意愿的基础上,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以及提质增效的重点难点,统筹谋划总体思路、目标任务、技术路径和项目支撑,科学编制方案。同时强调,由各级林草主管部门协调发展改革、财政、自然资源等部门落实相关政策措施,推动提质增效项目落地实施,及时总结经验、推广示范。

  作为世界上投资最大、政策性最强、涉及面最广、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,中华儿女用24年的努力和实践,在华夏大地上修复重建了一片又一片保国土安全的绿色屏障,但这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。高质量发展前路道阻且长,尚需我们继往开来,久久为功,持续做好退耕还林还草提质增效工作,释放森林“四库”的巨大潜能,让青山焕发生机,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。

来源:中国绿色时报